乌鲁木齐市冬季典型污染事件气象过程分析

被引:18
作者
张艳燕 [1 ,2 ]
孟凡 [2 ]
何友江 [2 ]
徐峻 [2 ]
朱彬 [1 ]
张珏 [1 ,2 ]
程念亮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空气污染; 逆温;
D O I
10.13198/j.res.2012.01.13.zhangyy.007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乌鲁木齐市2008年1月10—15日的冬季典型重污染气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存在严重污染且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其ρ(PM10)峰值往往对应近地面风场风向转变和低风速情况.边界层及上层大气持续存在的强稳定层结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近地面空气ρ(PM10)变化的重要因素.天山山脉、乌鲁木齐河谷、准噶尔盆地及吐鲁番盆地间形成的山谷风局地环流配合辐射逆温,是形成乌鲁木齐市夜间深厚逆温的重要原因.深厚的夜间逆温在减少污染物向上扩散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上下动量的交换,造成地面静风频率的增加,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平流输送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乌鲁木齐市地面风场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影响初探 [J].
王健 ;
吴彦 ;
刘晖 .
新疆环境保护, 2008, (03) :24-28
[12]   南京市重点工业源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学远 ;
蒋维楣 ;
刘红年 ;
王咏薇 ;
张予燕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33-43
[13]   乌鲁木齐市区低空风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J].
吴彦 ;
王旭 ;
黄成荣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01) :39-41
[14]   新疆城市化过程特征与评价 [J].
李春华 ;
张小雷 ;
王薇 .
干旱区地理, 2003, (04) :396-401
[15]   爆发性气旋发展中斜压强迫与潜热释放作用的数值试验 [J].
寇正 ;
欧阳子济 .
气象科学, 1999, (03) :259-269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条件的层结特征分析 [J].
梁汉明 ;
董保群 ;
田广生 .
环境科学研究, 1992, (04)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