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金融中心体系识别

被引:26
作者
程婧瑶
樊杰
陈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金融地理学; 金融中心体系; 信息腹地; 重力模型;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3.002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4 ; 0701 ; 070104 ; 1201 ;
摘要
金融中心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金融中心识别是金融中心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沿袭金融地理学的分析脉络,从"信息"的角度解释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探究金融中心与信息腹地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对不同类型金融中心的影响。引入"重力模型",将空间要素纳入到金融中心体系识别框架中,对我国金融中心体系进行识别。通过模拟全国、省域两大尺度城市空间金融联系,确定金融中心及其腹地范围,识别并划分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金融中心体系,最终得到区域金融中心4个,省域金融中心27个。通过对两大区域体系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南部体系在金融规模、腹地范围、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都优于北部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Yi-Cheng Liu,Strange Roger.An Empirical Ranking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in the Aisa-Pacific Region. The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 1997
[12]   基于中心地理论对银川市服务功能的解析 [J].
樊杰 ;
许豫东 ;
W.Taubmann .
地理学报, 2005, (02) :248-256
[13]  
Reed H C.The Pre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 1981
[14]  
Guiseppe Dematteis.  Globalis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 case of the Italian urban system[J]. GeoJournal . 1997 (4)
[15]  
Davis EP.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An industrial analysis. Bank of England Discussion Paper,No.51 . 1990
[16]   信息流和“不对称信息”是金融与服务中心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案例 [J].
赵晓斌 ;
王坦 ;
张晋熹 .
经济地理, 2002, (04) :408-414
[17]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 [J].
倪鹏飞 ;
孙承平 .
财贸经济, 2005, (02) :17-22+96
[18]  
Kaufman G G.Emerging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Centers. 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