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度量与外溢效应研究

被引:141
作者
宫晓莉
熊熊
张维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 天津大学中国社会计算研究中心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信息溢出网络; 条件风险价值; 边际期望损失; 风险外溢因子;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0.0119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为研究系统性风险在金融系统内的传染情况,本文首先根据金融机构间相互关联的信息溢出效应,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对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建立信息溢出网络,甄别出金融网络风险传染中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考虑到金融资产收益率的随机波动特性,以及金融变量间的动态相关性,计算了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指标条件风险价值和边际期望损失,以研究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时变特征。并从宏观经济层面(同业拆借利率和通胀率水平)、公司层面(杠杆水平和盈利能力)以及网络关联程度层面考察了系统性风险外溢因子的驱动因素。进而,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考察风险外溢因子驱动因素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程度,并使用Logit模型对系统性危机状况进行预警。实证研究采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公司的上市金融机构市场数据展开,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传染中的影响力要大于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系统性风险上升时期反而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我国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与整体金融系统的违约风险相关性较高,非银行机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系统性风险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通货膨胀水平和债务杠杆水平会明显地助长系统性风险的外溢。银行同业拆借成本和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负作用于系统性风险外溢指标。金融机构间信息溢出网络紧密度增加会推高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宏观审慎风险防范机制应考虑"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监管理念,加大对民营银行、中小型银行的支持力度,进行差异化监管。同时,所选取指标为构建宏观审慎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跨部门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J].
杨子晖 ;
陈雨恬 ;
谢锐楷 .
金融研究, 2018, (10) :19-37
[2]   我国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基于“去一法”的应用分析 [J].
杨子晖 ;
李东承 .
经济研究, 2018, 53 (08) :36-51
[3]   基于信息溢出网络的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研究 [J].
黄玮强 ;
庄新田 ;
姚爽 .
系统管理学报, 2018, 27 (01) :167-167
[4]   系统风险外溢、市场约束机制与银行股票回报率——基于CoVaR和时变条件β指标的研究 [J].
张晓明 ;
李泽广 .
金融研究, 2017, (12) :143-157
[5]   我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关联度分析:基于不对称CoVaR [J].
陈国进 ;
钟灵 ;
张宇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 37 (01) :61-79
[6]   基于单因子MSV-CoVaR模型的金融市场风险溢出度量研究 [J].
陈九生 ;
周孝华 .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 (01) :21-26
[7]   利率传导机制的动态研究 [J].
马骏 ;
施康 ;
王红林 ;
王立升 .
金融研究, 2016, (01) :31-49
[8]   中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及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视角 [J].
欧阳红兵 ;
刘晓东 .
中国管理科学, 2015, 23 (10) :30-37
[9]   基于风险溢出关联特征的CoVaR计算方法有效性比较及应用 [J].
王周伟 ;
吕思聪 ;
茆训诚 .
经济评论, 2014, (04) :148-160
[10]   网络结构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J].
隋聪 ;
迟国泰 ;
王宗尧 .
管理科学学报, 2014, 17 (04) :5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