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实体化

被引:15
作者
褚福民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取保候审功能; 实体化; 异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通过对取保候审适用的对象和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取保候审的功能在立法和司法中出现了两次异化,这体现出取保候审实体化的问题。取保候审的实体化具有惩罚化、实体裁判预期化和变相刑罚化的特征。在取保候审实体化的背后,体现出我国刑事诉讼法依附于刑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学者们对取保候审提出的改革方案都会面临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07, (03) :113-132
[2]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6, (05) :15-30
[3]   保释解读与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改革 [J].
周伟 .
法学, 2004, (12) :40-51
[4]   重新认识取保候审的法律性质的 [J].
李建明 .
法学, 2003, (11) :66-71
[5]   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J].
陈卫东 ;
刘计划 .
人民检察, 2003, (03) :57-62
[6]   刑事强制措施功能研究 [J].
李忠诚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2, (05) :115-124
[7]  
论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价值.[J].陈光中;王万华;.诉讼法论丛.1998, 01
[8]  
英国刑事诉讼程序.[M].(英) 斯普莱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  
冲突与平衡.[M].汪建成;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问题与主义之间.[M].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