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匹配研究

被引:16
作者
焦华富
胡静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就业空间; 匹配; 芜湖市;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1.07.004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1 ; 020205 ;
摘要
借助偏离度指数分析法从宏观层面研究了芜湖市辖区的就业—居住空间匹配状况的变化特点,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市区居民通勤的时间、距离、方式及费用。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就业—居住空间匹配度趋于下降,核心区为服务业就业主导区,北部以制造业就业为主导功能,南部居住功能占主导,带来各区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空间流动。居民通勤平均距离约为4 km,平均时间约为25 min,通勤方式以电动车、公交车为主。目前,居民对就业—居住地匹配状况的满意程度总体尚好,还需要采取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满意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88 / 7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 [J].
郑思齐 ;
曹洋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9, (06) :29-35
[2]   北京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研究 [J].
徐涛 ;
宋金平 ;
方琳娜 ;
张宁 .
地理科学, 2009, 29 (02) :174-180
[3]   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 [J].
孙斌栋 ;
潘鑫 ;
宁越敏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1) :77-82
[4]   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孟繁瑜 ;
房文斌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7, (06) :87-94
[5]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基于城市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J].
郑思齐 ;
龙奋杰 ;
王轶军 ;
于璐 .
城市问题, 2007, (06) :56-62
[6]   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 [J].
宋金平 ;
王恩儒 ;
张文新 ;
彭萍 .
地理学报, 2007, (04) :387-396
[7]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J].
赵春雨 ;
方觉曙 ;
朱永恒 .
地理科学, 2006, (05) :5536-5543
[8]   广州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及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城市规划, 2006, (05) :13-18+26
[9]   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科学, 2005, (06) :6664-6670
[10]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5, (01) :1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