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98
作者
周素红
闫小培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广州; 居住; 就业; 空间; 城市地理;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5.06.003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与生产的两大载体,城市居住与就业用地及其空间组织对城市发展及空间格局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大城市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展巨大的变化。本文以广州为案例,分析了广州市居住就业空间均衡性、宏观空间组织模式和不同片区的居住就业中微观空间组织模式等,并从历史因素、政府因素、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角度揭示了广州“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居住就业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和规律。论文倡导多元化的土地开发模式,提倡从居住与就业空间协调的角度调节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进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达到提高城市运作效率的目的,并试图在研究视角上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6664 / 66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基于“日常生活圈”的我国城市地域系统的重建 [J].
袁家冬 ;
孙振杰 ;
张娜 ;
赵哲 .
地理科学, 2005, (01) :17-22
[2]   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需求关系 [J].
周素红 ;
闫小培 .
地理学报, 2005, (01) :131-142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许学强 ;
周素红 .
经济地理, 2003, (04) :433-440
[4]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 [J].
顾朝林 ;
徐海贤 .
地理科学, 1999, (04) :320-331
[5]   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读后 [J].
方可 .
国外城市规划, 1998, (01) :49-52
[6]   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 [J].
刘继生 ;
陈涛 .
地理科学, 1997, (03) :33-39
[7]  
城市规划原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同济大学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