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与碳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19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碳减排; 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 环境效率;
D O I
10.19361/j.er.2012.05.015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主流科学界对此达成的共识及其激发的国际政治响应,推动了经济学界对碳排放与碳减排问题的研究,本文着重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碳排放约束的绿色生产率与效率、碳减排机制与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因素解析法虽能识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其考察的因素具有局限性,多元计量分析弥补了因素解析法研究的不足,基于生产前沿的生产率与效率评价模型为低碳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模型能模拟复杂经济系统中碳排放及碳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有关碳排放与碳减排的多视角研究有待完善,基于企业与居民行为的微观经济研究仍需深入。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碳定价的政策工具选择争论:一个文献综述 [J].
李伯涛 .
经济评论, 2012, (02) :153-160
[2]   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 [J].
董敏杰 ;
李钢 ;
梁泳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2) :3-20
[3]   国际贸易对我国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基于SDA与LMDI结合的分解法 [J].
袁鹏 ;
程施 ;
刘海洋 .
经济评论, 2012, (01) :122-132
[4]   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 [J].
李锴 ;
齐绍洲 .
经济研究, 2011, 46 (11) :60-72+102
[5]   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 [J].
孙耀华 ;
李忠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5) :87-92
[6]   环境敏感性生产率研究综述 [J].
魏楚 ;
黄文若 ;
沈满洪 .
世界经济, 2011, 34 (05) :136-160
[7]   转型期间我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型工业化”生产力视角 [J].
庞瑞芝 ;
李鹏 ;
路永刚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4) :64-73
[8]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9]   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省级数据分析 [J].
涂正革 ;
刘磊珂 .
经济评论, 2011, (02) :55-65
[10]   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 [J].
姚昕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