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平原村庄农业生产区位研究——以河南南阳黄庄为例

被引:30
作者
李小建 [1 ,2 ]
高更和 [2 ,3 ]
机构
[1] 河南财经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系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3] 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业生产区位; 村庄; 平原; 中部农区;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8.05.017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通过对河南南阳黄庄村农户和农业生产调查以及遥感数据分析,发现人口高密度地区的平原村庄,在耕作半径极小的情况下,存在以住宅和村庄为中心的带状农业区位。从村边向外,可分为蔬菜带、蔬菜粮食混作带和粮食带。相应地,作物的劳动密集度逐渐降低,村地块的蔬菜种植面积比例以及农户微地块单位面积的投入和收益随距村庄距离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对农户农业生产区位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该结果验证了杜能环在耕作半径较小的中国中部农村的存在,但是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物理交通费用的不同,而是作物劳动密集度和地块肥力的差异,基于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劳动力耕作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16 / 6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理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J].
董晓霞 ;
黄季焜 ;
Scott Rozelle ;
王红林 .
管理世界, 2006, (09) :59-63+79
[2]   江西红壤区农业产业政策改革的农户行为响应与水土保持效果分析——以江西省上饶县村庄及农户调查为例 [J].
王鹏 ;
黃贤金 ;
张兆干 ;
杨肇卫 ;
杨达源 .
地理科学, 2004, (03) :326-332
[3]   农业区位论及其现实意义 [J].
马兰 ;
张曦 .
云南农业科技, 2003, (03) :3-5
[4]   浅谈杜能农业区位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启示 [J].
叶长卫 ;
李雪松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4) :1-4
[5]   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调控农业生产布局与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J].
梁增泰 .
新西部(新闻版), 1995, (02) :20-21+23
[6]   上海市郊区农业区位模式及农业生产问题的探讨 [J].
华熙成 .
经济地理, 1982, (03) :175-181
[7]  
经济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李小建主编, 1999
[8]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 商务印书馆 , (德)约翰·冯·杜能(JohannHeinrichvonThunen)著, 1986
[9]  
Labor Location and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Jilin, China[J] . Lee Liu.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 . 2000 (1)
[10]  
Agricultural Location Theory 1: Basic Models[J] . A Kellerman.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 198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