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文化遗产私有财产权保障:案例反思与立法完善

被引:6
作者
梁岩妍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站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私有财产权保护; 权利本位; 补偿制度; 激励制度;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9.06.009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30103 ;
摘要
我国诸多文化遗产破坏现象的背后存在私有财产权受损问题,其原因在于我国文化遗产立法的价值取向过于强调公益优先;减损了与文化遗产相关的私有财产权,并加重其义务,对受损的私有财产权的补偿和文化遗产保护经营管理激励的制度构建存在缺失。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应以私有财产权保障为前提,建立文化遗产私有财产权补偿与文化遗产保护激励制度,以平衡文化遗产保护公益事业与私有财产权保障间的紧张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习近平文物事业法治思想研究 [J].
张舜玺 .
中国法学, 2017, (04) :5-22
[3]   我国文物保护立法模式研究 [J].
柴荣 ;
梁岩妍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6 (01) :76-84
[4]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J].
梁岩妍 ;
薛晋锡 .
河北法学, 2014, 32 (09) :171-177
[5]   公益与私益之间:论文物保护法的价值取向——以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例 [J].
张舜玺 ;
马作武 .
法学评论, 2013, 31 (05) :62-67
[6]   城市化背景下的文物保护法理探析 [J].
梁岩妍 .
河北法学, 2013, 31 (07) :137-143
[7]   文化遗产权利的公益透视 [J].
邢鸿飞 ;
杨婧 .
河北法学, 2005, (04) :71-74
[8]  
“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 沈海虹.同济大学. 2006
[9]  
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2016
[10]  
社会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吉登斯,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