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王建军
机构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瑞舒伐他汀; 炎性介质; 血脂; 颈动脉斑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d,睡前口服,连用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并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虽然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IMT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有调血脂作用,还有抗炎作用,能够改善斑块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J].
苏强 ;
李浪 ;
文伟明 ;
周游 ;
王江友 ;
刘洋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3, 29 (06) :420-422
[2]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J].
王哲颖 ;
孙剑锋 ;
王锐 ;
于平 ;
郭永和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2) :2868-2869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J].
李彦粉 ;
夏勇 .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8) :1610-1613
[4]   冠脉造影术前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J].
孙富强 ;
高明东 ;
马玉东 ;
刘寅 ;
孙根义 .
天津医药, 2013, 41 (06) :541-544
[5]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Periostin蛋白的影响 [J].
李丹丹 ;
万大国 .
重庆医学, 2013, 42 (11) :1204-1206
[6]   瑞舒伐他汀抑制C-反应蛋白诱导的晚期内皮祖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J].
钟钧琳 ;
彭隆 ;
罗艳婷 ;
刘金来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3, 29 (04) :597-602
[7]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分析 [J].
李忠华 .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07) :1156-1158
[8]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内皮功能影响的比较 [J].
吴丁烨 ;
冯健 ;
尤华彦 ;
王强 ;
曹华明 ;
钟艳芳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 (01) :52-56
[9]   颈动脉斑块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病变 [J].
李志根 ;
周颖玲 ;
陈竹君 ;
杨峻青 ;
周典华 ;
张莹 .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8) :3066-3068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易损斑块的研究及其展望 [J].
王聪霞 ;
丁法明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3 (06) :66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