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缺失: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社会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花村的调查

被引:40
作者
万江红
孙枭雄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权威缺失; 争贫闹访; 基层治理;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7.02.003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结合对我国中部地区花村的田野调查,对精准扶贫实践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村治主体公共权威的缺失是导致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悬浮,吸纳式治理将村治主体引入既无体制支持又与村民关系松散的尴尬境地,使其公共权威无法确立,同时村治主体还需承担政策变动的消极后果,及扶贫建档立卡制给村治主体所带来的"三角压力";驻村干部对村治主体权力的短暂替代及村民对该种权力的"工具性"认同、利用,致使村治主体公共权威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进一步缺失,以致出现贫民争贫闹访、村民怨气横生,农村基层治理困境进一步凸现。提出在国家政权下沉的现代体制建设中,注重建立和维护村治主体的公共权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有效衔接,是精准扶贫高效实践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农村基层治理良好运作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2+130 +130-1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及其解释——村民自治的视角 [J].
万江红 ;
苏运勋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8) :149-154
[2]   连片特困区财政扶贫资金配置效率测评与机制优化——以江西省罗霄山片区18个县(市、区)为分析样本 [J].
郑瑞强 ;
陈燕 ;
张春美 ;
饶盼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5) :63-69+145
[3]   乡村主体性视角下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J].
邱建生 ;
方伟 .
天府新论, 2016, (04) :13-19
[4]   “新代理人”:项目进村中的村治主体研究 [J].
李祖佩 .
社会, 2016, 36 (03) :167-191
[5]   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 [J].
王宇 ;
李博 ;
左停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5) :156-161
[7]   论“依法抗争”概念的误区:对李连江教授的回应 [J].
赵鼎新 .
社会学评论, 2016, 4 (01) :49-55
[8]   “社会精准治理”模式的现代性建构 [J].
张鸿雁 .
探索与争鸣, 2016, (01) :12-17
[9]   “文化扶贫”与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 [J].
边晓红 ;
段小虎 ;
王军 ;
刘亚玲 ;
闫小斌 .
图书馆论坛, 2016, 36 (02) :1-6
[10]   不断被援引的国家:村庄的“气”与村民的上访 [J].
李宽 ;
赵晓峰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 2015, (05)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