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差异性分析

被引:3
作者
郇恒飞
焦华富
曹阳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协调发展度; 模糊隶属度; 皖江城市带;
D O I
10.14182/j.cnki.1001-2443.2011.02.008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科学地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和度量二者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其共同发展的基础.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借助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研究区10个地市的城乡与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对其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做出定量测算,依据结果将他们划分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3种发展类型.最后,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地区,就如何促进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 [J].
张仲伍 ;
杨德刚 ;
张小雷 ;
张月芹 .
人文地理, 2010, 25 (02) :105-109
[2]   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J].
翁钢民 ;
鲁超 .
生态经济, 2010, (03) :28-31
[3]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分析 [J].
王新杰 ;
薛东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78-1385
[4]   山东省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 [J].
王富喜 ;
孙海燕 ;
孙峰华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323-328
[5]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J].
龙花楼 ;
刘彦随 ;
邹健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26-434
[6]   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J].
李静 ;
李雪铭 .
现代城市研究, 2008, (02) :29-35
[7]   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 [J].
王利光 ;
葛幼松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500-503+526
[8]   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J].
张竟竟 ;
陈正江 ;
杨德刚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2) :5-11
[9]   国外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启示 [J].
马远军 ;
张小林 ;
梁丹 ;
梅思思 .
经济问题探索, 2006, (01) :45-50
[10]   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罗雅丽 ;
李同昇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05)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