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33
作者
:
孙铁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孙铁山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兰兰
[
2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国平
[
1
]
机构
: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来源
:
城市规划
|
2013年
/ 37卷
/ 07期
关键词
:
多中心;
就业次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都市区;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
探讨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2008年,北京都市区共有5个就业次中心,已具备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集聚经济和交通可达性是解释就业次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北京都市区的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可能性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增加而降低,说明就业次中心虽然形成但与城市中心区比较接近,整体上都市区内就业的分散化程度有限。同时,城市规划对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有引导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目前北京都市区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市域内分散集团的空间布局仍有差距,主要是远郊区就业次中心的发育相对缓慢。研究发现,地区服务业比重的上升会显著增加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可能性,说明服务业增长是北京都市区就业次中心形成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41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欧洲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研究概述
[J].
李青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
李青淼
.
城市问题,
2012,
(11)
:82
-86
[2]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J].
孙铁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孙铁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兰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国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829
-840
[3]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J].
覃成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覃成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红叶
.
人文地理,
2012,
27
(01)
:6
-10
[4]
探索识别中心的新方法——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秦波
;
王新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王新峰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0,
(06)
:43
-48
[5]
上海市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检验与战略思考
[J].
孙斌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孙斌栋
;
石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石巍
;
宁越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宁越敏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1)
:58
-63
[6]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J].
谷一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谷一桢
;
郑思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郑思齐
;
曹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曹洋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9)
:118
-124
[7]
广州市就业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研究
[J].
蒋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蒋丽
;
吴缚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吴缚龙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3)
:75
-81
[8]
中国大城市空间的“多中心”重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宏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京祥
;
陈眉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陈眉舞
.
城市问题,
2005,
(04)
:25
-30
[9]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域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J].
石忆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石忆邵
.
城市规划汇刊,
1999,
(03)
:36
-39+26
[10]
“EDGE” OR “EDGELESS” CITIE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1980 TO 2000*[J] . BumsooLee.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7 (3)
←
1
2
→
共 19 条
[1]
欧洲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研究概述
[J].
李青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首都经济研究所
李青淼
.
城市问题,
2012,
(11)
:82
-86
[2]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J].
孙铁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孙铁山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兰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国平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829
-840
[3]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J].
覃成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覃成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红叶
.
人文地理,
2012,
27
(01)
:6
-10
[4]
探索识别中心的新方法——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秦波
;
王新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王新峰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0,
(06)
:43
-48
[5]
上海市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检验与战略思考
[J].
孙斌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孙斌栋
;
石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石巍
;
宁越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宁越敏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1)
:58
-63
[6]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J].
谷一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谷一桢
;
郑思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郑思齐
;
曹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所
曹洋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9)
:118
-124
[7]
广州市就业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研究
[J].
蒋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蒋丽
;
吴缚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吴缚龙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3)
:75
-81
[8]
中国大城市空间的“多中心”重组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沈宏婷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京祥
;
陈眉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陈眉舞
.
城市问题,
2005,
(04)
:25
-30
[9]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域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J].
石忆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石忆邵
.
城市规划汇刊,
1999,
(03)
:36
-39+26
[10]
“EDGE” OR “EDGELESS” CITIE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1980 TO 2000*[J] . BumsooLee.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7 (3)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