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识别中心的新方法——以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为例

被引:20
作者
秦波 [1 ]
王新峰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城市中心; 生产性服务业; 城市空间结构; Moran指数; 上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结合地统计方法(Geo-Statistics)和城市空间结构模型,提出了一种较为客观和科学的识别城市中心的新方法,即首先运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判别潜在的城市中心,然后运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和甄别。利用上海工商局企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生产性服务企业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并形成两个中心:外滩中央商务区和南京西路,国内企业倾向集聚于外滩而海外企业倾向于南京西路。这种双中心格局和国外城市中呈现出的"绝对分散"或者"多中心"格局并不相同,反映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自身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J].
谷一桢 ;
郑思齐 ;
曹洋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9) :118-124
[2]   北京生产者服务业空间变动的特征与模式——基于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 [J].
赵群毅 .
城市发展研究, 2007, (04) :70-77
[3]   重庆市CBD的地域界定研究 [J].
秦波 ;
赵群毅 ;
周一星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3) :84-89+97
[4]  
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胡序威等编著, 2000
[5]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rporate geography of cities in the less-developed world [J].
Grant, R ;
Nijman, J .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2002, 92 (02) :320-340
[6]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suburbanization in China [J].
Zhou, YX ;
Ma, LJC .
URBAN GEOGRAPHY, 2000, 21 (03) :20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