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渠道效应差异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被引:155
作者
战明华 [1 ]
汤颜菲 [2 ]
李帅 [3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华南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基地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
[3] 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摘要
利用拓展的IS-LM-CC模型,本文构建了数字金融如何通过利率与信贷两个传导渠道机制影响货币政策整体效果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条件脉冲响应IVAR模型对数字金融的总体效果进行了测算,接着对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两个传导渠道功能的发挥进行了实证判断。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是数字金融发展总的来说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其主要表现是放大了产出关于政策冲击的脉冲响应幅度、减少了滞后时段和弱化了"价格之谜"。这显示金融发展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更符合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的特征。二是货币政策效果提高的深层机理,主要是数字金融对利率渠道的放大效应要强于对信贷渠道的弱化效应。数字金融发展对信贷渠道的弱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了银行外部融资市场,但对企业外部融资市场的完善影响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8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抵押品渠道 [J].
王永钦 ;
吴娴 .
经济研究, 2019, 54 (12) :86-101
[2]   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降杠杆 [J].
刘莉亚 ;
刘冲 ;
陈垠帆 ;
周峰 ;
李明辉 .
经济研究, 2019, 54 (09) :73-89
[3]   信贷约束、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J].
高然 ;
陈忱 ;
曾辉 ;
龚六堂 .
经济研究, 2018, 53 (12) :68-82
[4]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 [J].
黄益平 ;
黄卓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489-1502
[5]   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J].
谢绚丽 ;
沈艳 ;
张皓星 ;
郭峰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557-1580
[6]   金融市场化进程是否改变了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的相对效应? [J].
战明华 ;
李欢 .
金融研究, 2018, (05) :20-36
[7]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 [J].
徐忠 .
金融研究, 2018, (04) :1-19
[8]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 [J].
战明华 ;
张成瑞 ;
沈娟 .
经济研究, 2018, 53 (04) :63-76
[9]   央行沟通、适应性学习和货币政策有效性 [J].
郭豫媚 ;
周璇 .
经济研究, 2018, 53 (04) :77-91
[10]   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的逻辑与检验——路径依赖与政府干预视角 [J].
姚耀军 ;
施丹燕 .
金融研究, 2017, (05) :12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