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建设与外来工劳动权益保护——兼论一种“稻草人机制”

被引:119
作者
孙中伟 [1 ,2 ]
贺霞旭 [3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3]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工会; 外来工; 劳动权益; 稻草人机制; 劳资关系;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2.12.006
中图分类号
D412.2 [工人组织与会议];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最近几年,中国基层工会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工会能够有效维护劳工权益吗?本文利用2010年对珠三角和长三角19个城市外来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工会的建设情况以及中国工会是如何影响外来工劳动权益的。调查发现,仅有22.2%的外来工所在企业建有工会,在建有工会的企业中,48%的外来工是会员;重工业、公共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更可能建立工会;企业规模越大,越可能成立工会;私有企业、港资企业、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更不可能建立工会;在工会企业中,学历高者、管理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者更可能成为工会会员。本文发现,工会对外来工的最低工资符合率、强迫劳动、社会保险等劳动权益具有显著的保障作用,但对工资增长无显著作用;此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不同,中国工会不仅保障会员的权益,也保障非会员的权益,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是中国工会只能保障劳动者的"底线型权益",无法保障劳动者的"增长型权益",又具有一定的"安抚性";在作用机制上,中国工会影响劳动权益的机制不是劳工垄断、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而是一种类似田间"稻草人"的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60+81 +8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劳动法执行中的“次标准”——基于2006-2010年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调查 [J].
郑广怀 ;
孙中伟 .
社会科学, 2011, (12) :90-100
[2]   转型期广东劳资关系模式研究 [J].
杨正喜 ;
杨敏 .
广东社会科学, 2011, (06) :194-201
[3]   最低工资标准与农民工工资——基于珠三角的实证研究 [J].
孙中伟 ;
舒玢玢 .
管理世界, 2011, (08) :45-56+187
[4]   劳资冲突与工会转型 [J].
刘泰洪 .
天津社会科学, 2011, (02) :85-89
[5]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0, (09) :37-45
[6]   60年来中国工会的三次大改革 [J].
游正林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4) :76-105+244
[7]   劳工权益与安抚型国家——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 [J].
郑广怀 .
开放时代, 2010, (05) :27-38
[8]   美国工会状况及其复兴战略 [J].
丹克劳逊 ;
玛丽安克劳逊 ;
郭懋安 .
国外理论动态, 2010, (05) :17-24
[9]   全球工会复兴的趋势和前景 [J].
克雷格费伦 ;
郭懋安 .
国外理论动态, 2009, (05) :54-58
[10]   当前改善我国劳动政策的思路与对策 [J].
吴忠民 .
教学与研究, 2009, (02)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