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国各地区的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分析

被引:42
作者
杨红亮 [1 ]
史丹 [2 ]
肖洁 [3 ]
机构
[1]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能源部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 LGC Limited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自然环境因素; 理论节能潜力; 实际节能潜力;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09.04.008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认为对地区能效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既可能是经济社会因素,比如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均GDP等,也可能是自然环境因素,比如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温、日照时间等。经济社会因素内生于人类社会本身,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最终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方式等手段来加以改变。与此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外生于人类社会,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根本上讲,经济社会因素对能效造成的影响部分才是可以真正实现的节能潜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提出了"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的概念,并且首创了把环境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考察的方法和经济学模型。根据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数据,本文在考虑了四种典型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各地区的能效和节能潜力做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能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以2005年数据为例,本文所选取的四个变量对地区能效造成的影响大约在12%—16%之间;相对于国内先进地区的能效水平,各地区实际节能潜力的平均值大约为0.140—0.224吨标煤/万元。这说明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能源政策时应该重视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效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制定的能源政策才能更有的放矢,制定的节能措施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 [J].
杨红亮 ;
史丹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03) :12-20
[2]   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魏楚 ;
沈满洪 .
管理世界, 2007, (08) :66-76
[3]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 [J].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0) :49-58
[4]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 [J].
周勇 ;
李廉水 .
产业经济研究, 2006, (04) :68-74
[5]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财经研究, 2006, (06) :75-85
[6]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王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4) :30-37
[7]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史丹 ;
张金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08) :30-32
[8]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J].
史丹 .
经济研究, 2002, (09) :49-56+94
[9]  
Incorporating both undesirable outputs and uncontrollable variables into DEA: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coal-fired power plants[J] . Hongliang Yang,Michael Pollitt.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2008 (3)
[10]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transition countries [J].
Cornillie, J ;
Fankhauser, S .
ENERGY ECONOMICS, 2004, 26 (03) :28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