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来自省市两级的多层线性分析

被引:23
作者
孙晓华
刘小玲
徐帅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服务业集聚; 多层线性模型; 门限回归;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7.06.005
中图分类号
F506.7 []; F512 [中国];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服务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素质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交通运输成本纳入到产业集聚与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中,讨论了交通基础设施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的机制。实证研究中,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将样本省份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组,进而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就交通基础设施对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省份,省级服务业集聚能够强化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省份,服务业集聚的有效范围仅局限在城市层面,省级服务业集聚对市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难以产生促进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服务业FDI的效应研究:基于技术溢出与竞争排斥视角 [J].
庄惠明 ;
郑剑山 .
管理评论, 2015, 27 (02) :26-34+98
[2]   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J].
李华香 ;
李善同 .
管理评论, 2014, 26 (08) :22-30
[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 [J].
韩峰 ;
王琢卓 ;
阳立高 .
产业经济研究, 2014, (02) :1-10
[4]   局域知识溢出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沈能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 (05) :61-69
[5]   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分析 [J].
唐运舒 ;
冯南平 ;
高登榜 .
当代经济管理, 2013, 35 (03) :54-58
[7]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J].
刘生龙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11, 46 (03) :72-82
[8]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J].
刘秉镰 ;
武鹏 ;
刘玉海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3) :54-64
[9]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陈建军 ;
陈国亮 ;
黄洁 .
管理世界, 2009, (04) :83-95
[10]   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 [J].
李文秀 ;
谭力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4) :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