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能否突破“胡焕庸线”——兼论“胡焕庸线”的地理学内涵

被引:39
作者
王开泳 [1 ]
邓羽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胡焕庸线; 新型城镇化; 地理学; 人口布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胡焕庸线"提出80年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对胡焕庸线的研究急剧升温。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客观看待胡焕庸线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研究认为:胡焕庸线不仅是中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界线,这条界线的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宜人为去"打破"。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该树立理性思维,稳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新政策推动下,由于中国区域人口政策的差异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有望实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西部地区增长相对缓慢,由此可能对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空间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25 / 8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近8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人口密度分界线变化 [J].
胡璐璐 ;
刘亚岚 ;
任玉环 ;
宇林军 ;
曲畅 .
遥感学报, 2015, 19 (06) :928-934
[2]   基于人口分布空间特征的市民化压力研究 [J].
闫东升 ;
陈雯 ;
李平星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733-1743
[3]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格局演变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J].
杨传开 ;
宁越敏 .
地理研究, 2015, 34 (08) :1492-1506
[4]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 [J].
刘慧 ;
叶尔肯吾扎提 ;
王成龙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5) :545-553
[5]   “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 [J].
戚伟 ;
刘盛和 ;
赵美风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551-566
[6]   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计量测度与影响机理 [J].
李广东 ;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739-1752
[7]   中国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性和限制度研究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地理研究, 2014, 33 (08) :1395-1405
[8]   中国大陆空间结构分异的进化 [J].
夏海斌 ;
王铮 .
地理研究, 2012, 31 (12) :2123-2138
[9]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J].
黄园淅 ;
杨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 (01) :68-73
[10]   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J].
邱鹏 .
软科学, 2009, 23 (06)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