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107
作者
李廉水 [1 ,2 ]
程中华 [2 ]
刘军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2]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新型化; 评价;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5.02.007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环境约束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未来中国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化"发展道路。本文首次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节约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五个方面阐述制造业"新型化"内涵,并在五维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经济指标、科技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服务指标在内的制造业"新型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整体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区域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区域制造业"新型化"程度呈明显的阶梯化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最高、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域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各地区制造业"新型化"程度综合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的综合能力强,天津、北京和福建较强,海南和河北较弱:中部地区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较强,江西较弱,山西弱;西部地区重庆和四川较强,陕西、广西和内蒙古较弱,甘肃、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新疆和西藏弱;东北地区辽宁和吉林较强,黑龙江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我国区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J].
李廉水 ;
杨浩昌 ;
刘军 .
中国软科学, 2014, (02) :121-129
[2]   基于离差最大化原理的航班延误风险分级研究 [J].
戚彦龙 ;
王琨 ;
朱星辉 ;
郑松林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 (01) :162-166
[3]   “飞雁模式”发生了吗?——对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分析 [J].
曲玥 ;
蔡昉 ;
张晓波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3) :757-776
[4]   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 [J].
李珠瑞 ;
马溪骏 ;
彭张林 .
中国管理科学, 2013, 21 (01) :174-179
[5]   中国汽车企业的软实力测评和提升——来自上汽集团的案例 [J].
王丹 ;
王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6) :133-146
[6]   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1987-2005)——变化趋势、节能潜力与影响因素研究 [J].
孙广生 ;
杨先明 ;
黄祎 .
中国软科学, 2011, (11) :29-39
[7]   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目标预测 [J].
李平 ;
王钦 ;
贺俊 ;
吴滨 .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05) :5-15
[8]   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J].
袁晓玲 ;
张宝山 ;
杨万平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76-86
[9]   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ASD评价 [J].
唐德才 ;
李廉水 ;
杜凯 .
管理工程学报, 2007, (04) :125-131
[10]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J].
李廉水 ;
周勇 .
管理世界, 2006, (10) :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