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

被引:108
作者
丁建军
冷志明
机构
[1] 吉首大学商学院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区域贫困; 地理学; 系统化认知; 综合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 [经济范畴];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贫困的多维属性和空间属性意味着具备综合性和区域性优势且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在贫困研究和扶贫实践指导方面应大有作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地理学关注的贫困主题及其研究进展基础上,尝试从地理学视角阐释区域贫困的本质、构成要素、格局、形成过程及应对方案。主要结论为:(1)区域贫困的本质是特定时空情境下"人"(贫困主体)、"业"(生计活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维度上的剥夺或三者之间耦合失调的过程与状态。(2)区域贫困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各要素层面的剥夺以及三要素"人业地"耦合失调形成区域贫困格局类型。(3)区域贫困格局的形成既是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之间非线性"负向循环累积"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主体性要素"人"和客体性要素"地"未与中介性要素"业"的变化相协调在特定地域的表现。(4)区域贫困的系统化干预既需要各要素层面的"靶向干预",还需要各措施之间的协同,而仿效医院的会诊制度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安排。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J].
刘彦随 ;
周扬 ;
刘继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69-278
[2]   中国城市贫困的空间差异特征 [J].
袁媛 ;
古叶恒 ;
陈志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2) :195-203
[3]   1978-2012年武陵山区公路通达性演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J].
王武林 ;
王妙妙 ;
曹小曙 .
地理研究, 2015, 34 (09) :1755-1769
[4]   基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山区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 [J].
邓丽 ;
邵景安 ;
郭跃 ;
徐新良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6) :716-725
[5]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 [J].
刘艳华 ;
徐勇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993-1007
[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区域贫困空间特征研究——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J].
刘一明 ;
胡卓玮 ;
赵文吉 ;
王志恒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 17 (01) :69-77
[7]   转型期城市贫困演化空间模式研究 [J].
范晨辉 ;
薛东前 ;
罗正文 .
经济地理, 2014, 34 (08) :8-14
[8]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J].
傅伯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052-1059
[9]   基于Geodatabase模型的扶贫开发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J].
刘一明 ;
胡卓玮 ;
赵文吉 ;
王志恒 .
工程勘察, 2014, 42 (07) :44-49+63
[10]   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进展 [J].
罗庆 ;
李小建 .
经济地理, 2014, 34 (0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