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的基本问题及制度架构

被引:31
作者
侯东德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法; 人工智能; 立法目的; 制度架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我国人工智能法的立法工作已经启动,目前亟待明确人工智能法的属性、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等基本问题,并在明确这些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智能法的制度架构。人工智能法宜定位为兼具私法属性的公法,并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防范人工智能技术风险为立法目的,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活动、应用活动、风险管理活动为调整对象,在公平原则、可靠可控可信、安全与发展并重、合规性原则的指引下进行人工智能法的制度架构设计。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法宜从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推动人工智能多元应用场景落地方面建立人工智能发展与促进的制度体系;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准入制度、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试错容错监管制度、协同性监管制度构建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范的制度体系;从人工智能研发者和提供者的一般义务和特殊义务两大方面构建人工智能研发者和提供者的义务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算法可解释性:一个技术概念的规范研究价值 [J].
周翔 .
比较法研究, 2023, (03) :188-200
[2]   算法透明层次论 [J].
安晋城 .
法学研究, 2023, 45 (02) :52-66
[3]   论法律预期目的及其规范预设 [J].
谢晖 .
东方法学, 2022, (05) :126-138
[5]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规范蕴涵与立法表达 [J].
张震 .
政治与法律, 2022, (03) :108-119
[6]   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与AI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J].
刘艳红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2, 28 (01) :78-91
[7]   互联网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动因、现状与未来思路探析 [J].
郭全中 .
新闻爱好者, 2021, (09) :26-30
[8]   人工智能应用中的政治风险及其法律应对 [J].
侯东德 ;
田少帅 .
学海, 2021, (02) :127-136
[9]   依宪立法原则与合宪性审查 [J].
莫纪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11) :89-109+206
[10]   算法“黑箱”的成因、风险及其治理 [J].
谭九生 ;
范晓韵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06) :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