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

被引:32
作者
侯珂 [1 ]
邹泓 [2 ]
刘艳 [2 ]
金灿灿 [3 ]
蒋索 [2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报
[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3]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
[4] 温州医科大学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影响; 问题行为; 社会网络分析; 中心度;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4.03.005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以675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获得506名青少年在其班级中的网络中心度,并确定他们所属的同伴团体,在此基础上考察同伴团体的行为规范对其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班级层次的问题行为水平和其他相关变量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2)青少年在同伴团体内部的地位能负向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青少年在班级社交网络中的度数中心度能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而中介中心度能负向预测其问题行为;(3)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主要对低中介中心度的青少年产生显著影响;仅在问题行为水平较高的同伴团体中,青少年的度数中心度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J].
袁晓娇 ;
方晓义 ;
刘杨 ;
蔺秀云 ;
邓林园 .
教育研究, 2010, 31 (03) :37-45
[2]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问卷编制和聚类分析 [J].
崔丽霞 ;
郑日昌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05) :23-25
[4]   青少年和母亲知觉的差异及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 [J].
方晓义 ;
张锦涛 ;
徐洁 ;
杨阿丽 .
心理科学, 2004, (01) :21-25
[5]   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J].
方晓义 ;
郑宇 ;
林丹华 ;
张锦涛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 (04) :252-256
[6]  
Socialization of Physical and Social Aggression in Early Adolescents’ Peer Groups: High‐status Peers, Individual Status, and Gender[J] . BingShi,HonglingXie.Social Development . 2012 (1)
[7]  
Peer Contagion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J] . Thomas J. Dishion,Jessica M. Tipsord.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2011
[8]  
Forms and Functions of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Friendship Selection and Influence: A Longitudinal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 . Jelle J.Sijtsema,TiinaOjanen,RenéVeenstra,SiegwartLindenberg,Patricia H.Hawley,Todd D.Little.Social Development . 2010 (3)
[9]   Is being popular a risky proposition? [J].
Mayeux, Lara ;
Sandstrom, Marlene J. ;
Cillessen, Antonius H. N. .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 2008, 18 (01) :49-74
[10]  
Moderators of Peer Contagion: A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Depression Socialization Between Adolescents and Their Best Friends[J] . Mitchell J. Prinstein.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