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性立法对刑法功能的损害——二十年来中国刑事立法总评

被引:229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风险犯罪; 安全; 象征性立法; 刑法功能;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7.03.003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受全球化风险社会影响,我国二十年来刑事立法为了应对日益突发的各类风险,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象征性立法。为了回应国民的"体感治安",民众的安心感成为晚近以来恐怖犯罪、网络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风险犯罪的立法理由。象征性立法因过多地服务于安全目的而损害了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因谦抑不足而损害了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因执行不足而损害了刑法的实用主义功能。在风险抗制与刑事治理的紧张关系之中,宜尽量恪守自由刑法的法治特质;刑法相对于其他法的关系应处于"被动式"地位,在站位问题上,属于最后序列。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后巴黎-布鲁塞尔时期欧盟反恐法的新发展 [J].
魏怡然 .
欧洲研究, 2016, 34 (05) :50-65+166
[2]   德国用修法回应科隆性侵事件 [J].
华忆昕 .
检察风云, 2016, (17) :58-59
[3]   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早期化之反对 [J].
刘艳红 .
政治与法律, 2015, (07) :2-13
[4]   拥挤踩踏事件伤亡情况和发生原因分析 [J].
周进科 ;
刘翠萍 ;
靳凤彬 ;
王晓妹 ;
李金红 ;
翟香香 ;
王翠翠 .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 3 (02) :67-71
[5]   《特定秘密保护法》与日本国民权利浅析 [J].
潘妮妮 .
日本学刊, 2014, (05) :75-89
[6]   “东突”恐怖势力个体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评析 [J].
古丽阿扎提·吐尔逊 .
现代国际关系, 2014, (01) :56-62
[8]   法教义学对刑法发展的意义 [J].
沃尔福冈弗里希 ;
赵书鸿 .
比较法研究, 2012, (01) :143-154
[9]  
忽视极端的犯罪率:理论、实践及全球经济崩溃[J]. 亨利N.蓬特尔,威廉K.布莱克,吉尔伯特·盖斯,蔡雅奇.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01)
[10]   大型群众性活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J].
刘艳芳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8, (04) :16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