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耕地优化布局——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9
作者
柯新利 [1 ,2 ]
马才学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差异; 优化布局; 武汉城市圈;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11.022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结合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耕地非农化压力测算结果率定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据此开展武汉城市圈耕地空间优化布局。结果表明:①通过将耕地适宜性和耕地非农化压力内化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异步演化速率,可以依托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开展自然和经济耦合约束下耕地空间优化布局;②由于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基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耕地空间优化布局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使耕地非农化压力得到释放,并且能实现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的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1+148 +1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邓楚雄 ;
李晓青 ;
向云波 ;
张晔 ;
刘利科 .
经济地理, 2013, 33 (06) :142-147
[2]   耕地非农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异质性研究——基于STIRPAT和GWR模型的实证分析 [J].
苑韶峰 ;
杨丽霞 ;
杨桂山 ;
姚士谋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137-143
[3]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配置——基于2003—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 [J].
王昱 ;
丁四保 ;
卢艳丽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6) :132-138
[4]   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保有量分配优化模型 [J].
张琳 ;
陈逸 ;
张群 ;
叶晓雯 ;
张燕 .
经济地理, 2012, 32 (06) :132-137
[5]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J].
柯新利 ;
韩冰华 ;
刘蓉霞 ;
袁永卫 .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 (01) :76-81
[6]   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耕地利用布局优化——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柯新利 ;
邓祥征 ;
刘成武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1) :1442-1450
[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研究——以重庆市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为例 [J].
陈凤 ;
张安明 ;
邹小红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8) :158-162
[8]   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J].
张基凯 ;
吴群 ;
黄秀欣 .
资源科学, 2010, 32 (05) :959-969
[9]   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 [J].
关小克 ;
张凤荣 ;
郭力娜 ;
赵婷婷 .
资源科学, 2010, 32 (03) :580-587
[10]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陈雯 .
管理世界, 2004, (08) :37-4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