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

被引:91
作者
刘明祥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犯罪参与; 共同犯罪; 体系; 主犯; 从犯;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3.06.012
中图分类号
D924.11 [犯罪];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我国刑法采取的犯罪参与体系是不区分正犯与共犯的单一制,即单一犯罪人体系。与其他采取单一制国家的刑法不同,我国刑法将所有参与共同犯罪的人分为主犯与从犯两大类,分别给予轻重不同的处罚。这既突出了共同犯罪在处罚上不同于单个人犯罪的特点,又弥补了区分制根据参与行为的形式来确定处罚轻重的缺陷。与区分制相比,它不仅不存在难以区分正犯与共犯的问题,而且具有定罪更为科学、处罚更为合理、操作更为简便的优越性。其主要缺陷在于,主犯与从犯的规定还不够明确,导致在处理具体共同犯罪案件时,要由司法人员来做判断。由于没有客观的判断标准,难免带有主观随意性,很可能出现判断失误或执法不公的现象。但这一缺陷可以通过完善立法与合理司法来弥补。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3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参与犯处罚原则及其实践困境 [J].
王志远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 20 (01) :79-86
[2]   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J].
钱叶六 .
法学研究, 2012, 34 (01) :126-143
[3]   关于单一正犯体系的若干辩驳 [J].
江溯 .
当代法学, 2011, 25 (05) :76-84
[4]   论正犯理论的客观实质化 [J].
刘艳红 .
中国法学, 2011, (04) :125-142
[6]   两类犯罪参与体系理论比较研究——兼评我国刑法的犯罪参与体系 [J].
刘洪 .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5) :9-1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2012
[8]  
犯罪参与体系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江溯, 2010
[9]  
从犯问题研究[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曹坚, 2009
[10]  
主犯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吴光侠,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