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一正犯体系的若干辩驳

被引:19
作者
江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区分制; 单一制; 归责结构; 构成要件层面; 量刑层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刑事立法上存在区分制与单一制(单一正犯体系)两种犯罪参与体系。由于对单一正犯体系存在偏见和缺乏了解,德国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批判,认为该体系是行为人刑法,并存在破坏了构成要件的明确性、处罚范围过大、违反法治国家原则、量刑粗糙化以及特别犯的处罚障碍等问题。但是,这些批判都无法成立。单一正犯体系正确地揭示了犯罪参与的归责结构,即区分构成要件层面与量刑层面,前者解决可罚的外部界限问题,后者解决可罚的内部界限问题,因此是值得采用的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正犯的概念及其发展 [J].
陈毅坚 .
法学杂志, 2010, 31 (06) :128-130
[2]   统一正犯体系之评估 [J].
任海涛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0, 18 (03) :88-95
[3]   犯罪参与制度论纲 [J].
潘星丞 .
岭南学刊, 2010, (02) :60-64+78
[4]   单一正犯体制初步 [J].
王志远 .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9) :74-78
[5]   单一正犯体系初论 [J].
刘斯凡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 22 (02) :65-68
[6]   单一正犯体制的反思与检讨 [J].
王光明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7 (06) :92-95
[7]  
犯罪参与体系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江溯, 2010
[8]  
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TullioPadovani)著, 2004
[9]  
共同正犯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陈家林著, 2004
[10]  
德国刑法教科书[M]. 法律出版社 , (德)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zV.Liszt)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