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要素流动与能源生产率增长——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分析

被引:15
作者
张宗益 [1 ]
陈夕红 [1 ,2 ]
吴俊 [1 ]
张国荣 [3 ]
机构
[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3] 内蒙古国电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能源生产率增长; 能源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调整; 结构红利假说;
D O I
10.13587/j.cnki.jieem.2014.02.014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06 [能源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依据2000—2009年全国数据研究发现,能源生产率的变化呈现三阶段特征,运用结构红利假说理论及shift-share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能源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于内部增长效应,尤其是第三、二产业,而第三产业主要来自于金融和房地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来自于工业;(2)2002—2009年的两个时段存在结构负利是能源要素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致,且产业层面结构效应的负作用逐渐增强;(3)产业内部能源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助于各产业能源生产率增长;(4)当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合理水平并不再下降,能源要素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时,合理的结构红利就会呈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能源效率测度评析 [J].
陈夕红 ;
张宗益 ;
汪锋 ;
张国荣 .
软科学, 2011, 25 (10) :56-58+68
[2]   结构变动、技术进步的节能测算与区域比较——基于中国东部的实证分析 [J].
王迪 ;
聂锐 ;
赵月英 ;
龙如银 .
科研管理, 2011, 32 (06) :59-66
[4]   我国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吴琦 ;
武春友 .
科研管理, 2010, 31 (05) :164-171
[5]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 [J].
李世祥 .
中国软科学, 2010, (07) :23-35
[6]   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 [J].
吴利学 .
经济研究, 2009, 44 (05) :130-142+160
[7]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55-65
[8]   结构调整能否改善能源效率: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 [J].
魏楚 ;
沈满洪 .
世界经济, 2008, (11) :77-85
[9]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 [J].
史丹 ;
吴利学 ;
傅晓霞 ;
吴滨 .
管理世界, 2008, (02) :35-43
[10]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 [J].
赵进文 ;
范继涛 .
经济研究, 2007, (08)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