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

被引:19
作者
李世祥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实验室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能源消耗特征; 能源效率; 工业化;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提出要在工业化背景下理解中国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后20年期间,中国以低能耗支撑了经济高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是由多种非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关。从长期来看,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仍将遵循工业化中能源消耗的一般规律。未来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政策途径应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区域经济、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展开。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李世祥 ;
成金华 .
统计研究, 2008, (10) :18-27
[2]   中国主要工业省区能源效率分析:1990~2006年 [J].
李世祥 ;
成金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32-43
[3]  
节能减排:能源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实践[J]. 林伯强.国际石油经济. 2008(07)
[4]   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 [J].
金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2) :5-19
[5]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及对策 [J].
张平 ;
李世祥 .
中国软科学, 2007, (07) :7-14+40
[6]   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J].
武力 ;
温锐 .
经济研究, 2006, (09) :39-49
[7]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 [J].
史丹 .
经济研究, 2002, (09) :49-56+94
[8]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transition countries [J].
Cornillie, J ;
Fankhauser, S .
ENERGY ECONOMICS, 2004, 26 (03) :283-295
[9]  
The efects of market reforms on structural change:implications for energy use and carbonemissions in China. KAREN FISHER-VANDEN. Energy Journal . 2003
[10]  
What is happening to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Thomas G R. Energy Policy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