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82
作者
周灿
曾刚
宓泽锋
鲜果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知识流动; 创新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1)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2)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3)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J].
董昕 .
区域经济评论, 2016, (06) :38-45
[2]   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创新网络研究进展 [J].
司月芳 ;
曾刚 ;
曹贤忠 ;
朱贻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5) :600-609
[3]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初探 [J].
王秋玉 ;
曾刚 ;
吕国庆 .
地理学报, 2016, 71 (02) :251-264
[4]   城市网络地位与网络权力的关系——以中国汽车零部件交易链接网络为例 [J].
王成 ;
王茂军 ;
柴箐 .
地理学报, 2015, 70 (12) :1953-1972
[5]   中国城市尺度科学知识网络与技术知识网络结构的时空复杂性 [J].
李丹丹 ;
汪涛 ;
魏也华 ;
袁丰 .
地理研究, 2015, 34 (03) :525-540
[6]   专利合作网络研究前沿探析与展望 [J].
王黎萤 ;
池仁勇 .
科学学研究, 2015, 33 (01) :55-61+145
[7]   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 [J].
吕拉昌 ;
梁政骥 ;
黄茹 .
地理科学, 2015, 35 (01) :30-37
[8]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J].
方创琳 ;
马海涛 ;
王振波 ;
李广东 .
地理学报, 2014, 69 (04) :459-473
[9]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 [J].
程钰 ;
任建兰 ;
崔昊 ;
唐桂敏 .
经济地理, 2012, 32 (06) :27-31
[10]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 [J].
吕拉昌 ;
李勇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7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