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价格信号”分析: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其化解之道

被引:20
作者
冯俏彬 [1 ]
贾康 [2 ]
机构
[1]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政府价格信号; 产能过剩; 要素市场化;
D O I
10.19477/j.cnki.11-1077/f.2014.04.001
中图分类号
F123 [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产能过剩的实质是投资过度。我国的产能过剩在相当大程度上是政府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过度干预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主要属于"体制性产能过剩"。本文以"政府价格信号"为核心概念,分析指出体制性产能过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政府在GDP、税收、就业等导向下,通过运用手中的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强力干预市场、大幅度拉低各项要素价格,对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强烈的不当刺激所致。因此,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恢复正确的价格信号与价格形成机制,使企业面对真实成本与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压力,引出淘汰落后产能、消减过剩产能的结果。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于消除政府干预价格的诸多体制性土壤,减少行政干预、大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和财税制度、使国家产业政策及其实施机制科学化、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将产能过剩控制在市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解析“中国式”产能过剩 [J].
翟东升 .
宏观经济管理, 2013, (07) :34-35
[2]   产能过剩的中国特色、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以1996年以来的钢铁业为例 [J].
陈剩勇 ;
孙仕祺 .
南京社会科学, 2013, (05) :7-14
[3]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26个行业样本 [J].
王立国 ;
鞠蕾 .
改革, 2012, (12) :52-62
[4]   地方政府竞争引起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J].
张日旭 .
经济与管理, 2012, 26 (11) :77-82
[5]   从替代走向合作:论公共产品提供中政府、市场、志愿部门之间的新型关系 [J].
贾康 ;
冯俏彬 .
财贸经济, 2012, (08) :28-35
[6]   宏观调控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分析——以2004年~2008年河北钢铁产业调整中的主体行为为例 [J].
孙秋鹏 .
当代经济管理, 2011, 33 (11) :10-16
[7]   “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 [J].
林毅夫 ;
巫和懋 ;
邢亦青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4-19
[8]   推进光伏产业有序发展的六条建议 [J].
张永伟 .
经济管理, 2009, 31 (10) :17-22
[9]   我国钢铁工业60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J].
周维富 .
中国钢铁业, 2009, (06) :5-14
[10]   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 [J].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07, (01) :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