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中国特色、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以1996年以来的钢铁业为例

被引:29
作者
陈剩勇
孙仕祺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形成机制; 治理; 体制改革; 市场建设;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3.05.002
中图分类号
F426.3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多年来久治不愈的顽症。近年来,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煤化工等处于全行业亏损的困境,甚至连一度被推崇为"新兴产业"的太阳能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行业,也由于产能全面过剩而步入衰退。产能过剩的中国特色及其形成机制,在于多年来全能型政府对市场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强制性干预,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官员升迁激励机制,以及历史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地方本位主义传统。因此,只有抛弃过往以行政权力对市场进行强制干预为特征的宏观调控方式,改进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及晋升激励机制,推进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制度、推动政府治理转型,才能根治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顽疾,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7, (07) :36-50
[2]   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管理世界, 2006, (05) :19-25
[3]   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金融发展视角的实证研究 [J].
沈坤荣 ;
孙文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6) :52-63+205
[4]   责任政府论 [J].
张成福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02) :75-82
[5]  
解密钢铁产能悖论[N]. 庞丽静,张向东,种昂.经济观察报. 2012 (001)
[6]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tate [J].
Yoram Barzel .
Economics of Governance, 2000, 1 (1) :25-51
[7]  
产业结构失衡,安阳十年治污"循环路" .2 刘永.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1229/4374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