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选择

被引:25
作者
王曦 [1 ]
邹文理 [2 ]
叶茂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广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信贷规模控制;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向量自回归(VAR);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2.08.001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中国特殊的金融体制安排出发,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体系。然后分别以"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与"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为基础构建两组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以及脉冲响应分析,量化比较各种政策工具、目标的作用效果,以识别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最有效的中介目标;而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又是影响狭义货币供应量的最有效操作目标。论文论述了信贷规模控制制度下的货币创造与货币供给机制,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对于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迅速从信贷规模控制入手,切断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对于公众能够承受的温和通货膨胀,主要还应运用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工具;实行利率市场化并优化贷款结构则是长期努力方向。最后论文简要评价了危机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产出超调、消费抑制和通货膨胀惯性 [J].
王君斌 ;
郭新强 ;
蔡建波 .
管理世界, 2011, (03) :7-21
[2]   我国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及生成机制研究 [J].
余力 ;
陈红霞 ;
李沂 .
经济学动态, 2010, (11) :60-66
[3]   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操作及其转换时机的选择 [J].
欧阳志刚 ;
史焕平 .
管理世界, 2010, (11) :28-37
[4]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效果 [J].
陆荣 ;
王曦 .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07) :19-29
[5]   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应对和治理通货膨胀 [J].
陈炳才 .
经济学动态, 2010, (06) :63-68
[6]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J].
黄益平 ;
王勋 ;
华秀萍 .
金融研究, 2010, (06) :46-59
[7]   货币政策、货币缺口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J].
曹协和 ;
吴竞择 ;
何志强 .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04) :12-21
[8]   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研究 [J].
耿中元 ;
惠晓峰 .
统计研究, 2009, 26 (09) :64-69
[9]   中国的通货膨胀:外部冲击抑或货币超发——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的实证 [J].
方勇 ;
吴剑飞 .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04) :72-78
[10]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联性 [J].
刘金全 ;
刘兆波 .
金融研究, 2008, (10) :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