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错配、异质性要素发展和适宜性技术进步前沿文献述评

被引:3
作者
董直庆 [1 ]
王林辉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2]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要素错配; 要素异质性; 适宜性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 [经济范畴];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自罗默尔(Romer)和卢卡斯(Lucas)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后,经济增长动力问题研究文献重点关注要素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单维度分析,忽视要素错配和要素间非匹配性可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要素错配和适宜性技术视角展开,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要素发展和经济发展适配性文献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给出理论分析和经验文献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总结文献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文献研究的不足,强调经济发展重视要素异质性同时还应关注要素匹配性和适宜性技术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分析 [J].
袁志刚 ;
解栋栋 .
经济研究, 2011, 46 (07) :4-17
[2]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 [J].
宋冬林 ;
王林辉 ;
董直庆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91-106+222
[3]   生产率增长与要素再配置效应:中国的经验研究 [J].
姚战琪 .
经济研究, 2009, 44 (11) :130-143
[4]   设备投资、体现型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跨国经验分析 [J].
黄先海 ;
刘毅群 .
世界经济, 2008, (04) :47-61
[5]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 [J].
赵志耘 ;
吕冰洋 ;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7, (11) :18-31
[6]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7]   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985-1006
[8]   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J].
黄先海 ;
刘毅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4) :52-60
[9]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53-74
[10]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