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22
作者
史俊霞 [1 ]
余毅震 [2 ]
机构
[1]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系
关键词
攻击; 心理学; 社会; 因素分析,统计学; 青少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攻击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为预防和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武汉市105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攻击行为青少年的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无攻击行为青少年,而亲密度与知识性得分低于无攻击行为青少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青少年的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得分较高,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青少年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因子得分较高,掩饰性和社会成熟水平因子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社会风气、矛盾性、精神质、神经质是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为1.10~1.98),知识性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保护性因素(OR=0.80)。结论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降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93 / 89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犯罪青少年个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J].
李慧民 .
中国学校卫生, 2003, (04) :326-327
[2]   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自身文化程度的关系 [J].
李慧民 .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01) :20-21
[3]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J].
李慧民 ;
王莉 ;
王黎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 (04) :311-312
[4]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 [J].
张文新 .
心理学报, 2002, (04) :387-394
[5]   中小学生欺侮行为方式与特点研究 [J].
何进军 .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 (03) :188-190
[6]   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 [J].
陈世平 ;
乐国安 .
心理科学, 2002, (03) :355-356
[7]   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 [J].
张文新 ;
谷传华 ;
鞠玉翠 .
心理学动态, 2001, (03) :215-220
[8]   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研究 [J].
卢莉 ;
李建平 ;
张敏 ;
朱玲 ;
王袆 .
中国学校卫生, 2001, (01) :54-55
[9]   甘肃省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摘要) [J].
张志雄 .
上海精神医学, 1992, (01) :56-56
[10]   Relationship o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to children's involvement in bully/victim problems at school [J].
Stevens, V ;
De Bourdeaudhuij, I ;
Van Oost, P .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02, 31 (06) :41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