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产权、土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

被引:46
作者
黄少安 [1 ,2 ]
赵建 [3 ]
机构
[1]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2]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3] 招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土地金融; 农村经济增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产权权能不足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发展,导致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中的双重贫困。在土地所有权改革存在意识形态刚性束缚的情况下,大力提高土地使用权权能,可以改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缓解农村金融贫乏。含有土地抵押信贷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土地使用权权能的增强,可以通过土地金融机制带来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当前我国农村可以选择的土地金融模式按照金融化程度依次包括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融资租赁和土地证券化。在土地使用权权能提高后,这些土地金融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3+238 +238-2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四大担保模式化解农民贷款难题 [J].
董晓林 ;
吴昌景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9) :35-40+111
[2]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承包制的困境与出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经济学解释 [J].
黄少安 ;
刘明宇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2) :52-58
[3]   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与劳动力转移关系分析 [J].
刘晓宇 ;
张林秀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02) :29-39
[4]   中国农地产权:缺陷、逆向淘汰及改革路径选择 [J].
常明明 ;
李汉文 .
学术交流, 2007, (03) :89-91
[5]   农村土地证券化融资研究 [J].
朱玉林 ;
陈洪 .
经济地理, 2006, (03) :412-414
[6]   农户借贷行为与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经验研究 [J].
周天芸 ;
李杰 .
世界经济, 2005, (11) :19-25
[7]   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 [J].
黄少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4) :37-49+205
[9]  
产权经济学导论[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黄少安著, 2004
[10]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