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产权:缺陷、逆向淘汰及改革路径选择

被引:9
作者
常明明 [1 ]
李汉文 [2 ]
机构
[1]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2] 贵州财经学院财政与公管学院
关键词
农地产权; 逆向淘汰; 市场配置; 产权明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稳定农民的长期预期以及关系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突出表现在土地产权主体虚置、土地使用权不稳、土地处置权残缺、土地收益权受限等方面,制约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阻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中国农村的逆向淘汰。中国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广大国民意愿、市场利益、政治环境的要求以及路径选择要符合中国的国情,鉴于此,当前逐步推进农地产权私有化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对日本、韩国、俄罗斯农用土地制度改革的点评与思考 [J].
朱新方 ;
贾开芳 .
调研世界, 2005, (01) :34-36+39
[2]   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 [J].
曲福田 ;
冯淑怡 ;
诸培新 ;
陈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229-248
[3]   土地产权安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J].
曲福田 ;
陈海秋 .
中国软科学, 2000, (09)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