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选择——基于外汇储备循环路径的内生性分析

被引:28
作者
刘澜飚
张靖佳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投资组合;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古诺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从中美两国经济的本质性差异出发,通过刻画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循环路径",构建了包括央行、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斯塔克尔伯格及古诺模型,进而模拟出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对本国经济的间接贡献、合意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以及最优外汇储备投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风险资产的规模将影响外汇储备间接转化为美国对中国FDI的比例。同时,中国央行外汇储备规模及投资策略对危机时期的反应不足。改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的主要方法包括降低居民的相对风险回避系数,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居民消费,以及大力发展中国金融市场,降低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   信贷偏好与中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增长结构——基于中美两国数据的比较分析 [J].
汤向俊 ;
任保平 .
经济评论, 2011, (01) :96-104
[3]   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 [J].
王永中 .
国际金融研究, 2011, (01) :44-52
[4]   中国外汇储备的名义收益率和真实收益率 [J].
张斌 ;
王勋 ;
华秀萍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115-128
[5]   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 [J].
李宏 ;
陆建明 ;
杨珍增 ;
施炳展 .
南开经济研究, 2010, (04) :3-20
[7]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央行调控能力分析 [J].
王国刚 .
金融评论, 2010, 2 (01) :1-16+123
[8]   一个基于金融稳定的外汇储备分析框架——兼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J].
李巍 ;
张志超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27-36
[9]   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J].
闫坤 ;
鄢晓发 .
财贸经济, 2009, (01) :32-39+136
[10]   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 [J].
雷达 ;
赵勇 .
世界经济, 2009, 32 (01) :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