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62
作者
罗小春
龚文健
李敏辉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时间疗法;
D O 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6.05.022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5例从发病至给药时间<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从发病至给药时间<3 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24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3~4.5 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30例(B组),发病至给药时间<4.5 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1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其NIHSS评分,并在治疗后7 d对3组的临床疗效、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A组、B组治疗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3.38,均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42,均P<0.05);A组、B组治疗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99,均P<0.05)。A组、B组治疗后7 d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67、11.286,P<0.05),但A组、B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A组、B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780、4.989,P<0.05),但A组、B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B组的颅内出血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P<0.05)。结论发病3~4.5 h和<3 h进行rt-PA溶栓临床疗效均显著,但时间窗的延长可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死亡风险未增加,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当积极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763 / 7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预后分析.[D].凌倚峰.复旦大学.2013, 03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研究.[D].林念童.南方医科大学.2012, 04
[3]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特点的研究 [J].
董雯 ;
李保玉 ;
屈园利 ;
李旭枝 ;
刘西涛 ;
何林全 ;
龙铟 .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 (02) :254-255+267
[4]   探究不同剂量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J].
石磊 ;
富克非 .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 (10) :102-104
[5]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J].
张载潜 ;
黄定良 ;
张会香 ;
曾海兰 .
北方药学, 2015, 12 (07) :108-109
[6]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出血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J].
常红 ;
许亚红 ;
陈琳 .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04) :459-462
[7]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附视频 [J].
杨建道 ;
胡丽燕 ;
宋彦彦 ;
沈凌达 ;
王少石 .
中国卒中杂志, 2014, (11) :905-910
[8]   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J].
于海龙 ;
李军 ;
徐耀 ;
吴健 ;
石金铃 ;
俞龙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21) :20-22
[9]   CT灌注成像指导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J].
赵惠荣 ;
元小冬 ;
郭晶 ;
郭庆乐 ;
王燕玲 .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16 (02) :147-149
[10]   脑梗死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的探索与挑战 [J].
石进 ;
丁笑笑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08) :789-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