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地区的辐射与气候

被引:24
作者
季国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总辐射; 高原; 季节变化; 那曲; 拉萨; 年总量; 季节性变化; 周期变化; 日光城; 西藏; 地表净辐射; 地面加热场强度; 天气气候; 青藏高原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比较,阐明了该年度高原地区的太阳辐射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天空总辐射强,对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有显著影响;(2)地表反射率与降水性质、强度及地表植被等有关,冬季地表反射率大,夏季小,季节变化明显;(3)有效辐射远大于平原地区,其年总量与热带沙漠地区相近;(4)地表净辐射较小,是全国净辐射的低值区之一,(5)在高原中部和北部,冬季地面加热场有一段时间为冷源,其余地区,其他季节则均为热源;(6)紫外辐射非常强,年总量达63千卡/厘米2,为总辐射年总量的4%,最大瞬时强度可达0.100卡/厘米2·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辐射状况及其年变特征 [J].
陈有虞 ;
姚兰昌 ;
王文华 .
高原气象, 1985, (S2) :50-66
[2]   青藏高原的紫外辐射 [J].
季国良 ;
陈有虞 .
高原气象, 1985, (S2) :112-121
[3]   青藏高原主体的大气透明度特征 [J].
季国良 .
高原气象 , 1985, (S2) :122-129
[4]   亚洲地区月平均大气加热场及其年变特征 [J].
姚兰昌 ;
罗四维 ;
王安宇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2, (03) :1-11
[5]   日食过程中的太阳辐射观测及其各分量的变化 [J].
季国良 ;
陈有虞 .
高原气象, 1982, (02) :69-77
[6]   东亚地区的地表面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及冷热源问题的研究 [J].
高国栋 ;
陆渝蓉 .
大气科学, 1979, (01) :12-20
[7]  
西藏气候[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编, 1984
[8]  
青藏高原气象学[M].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等著, 1979
[9]  
气候学原理[M]. 科学出版社 , 么枕生编著,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