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居民点整合研究——基于重庆市西部郊区白林村471户农户调查

被引:72
作者
王成 [1 ]
王利平 [1 ]
李晓庆 [1 ]
李阳兵 [2 ]
邵景安 [2 ]
蒋伟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3] 重庆市土地整理中心
关键词
居民点整合; 生计资产; 农户分化; 后顾生计来源; 住居意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7 [农民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农户生计资产决定着农户生计方式选择与生计策略行为,作为当前农户主要消费性投资行为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消费受制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产量,基于此引导农户的居民点建设消费行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已成为当前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样点,采用"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理坐标为标识码,建立农户属性数据与地块的空间数据相链接的"农户—土地"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构建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农户生计资产进行农户分化,剖析不同农户的后顾生计来源及其住居意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产的配置结构差异明显,8%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高于平均水平,23%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处于中等水平;以农户拥有的自然资产产值为主辅以其他各项资产产值,将农户划分为农业多样化发展型(16%)、农业专业化发展型(8%)、兼业化发展型(23%)、非农多样化发展型(31%)和非农专业化发展型(22%)5类;根据不同生计来源农户的住居意愿并结合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构建了社区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与非农专业化发展型)、组团型(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块状型(农业多样化发展型)和带状型(兼业化发展型)4种农村居民点整合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141 / 115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J].
陈玉福 ;
孙虎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27-735
[2]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J].
李树茁 ;
梁义成 ;
MARCUS WFELDMAN ;
GRETCHEN CDAILY .
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02) :1-10+122
[3]   基于城乡统筹的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 [J].
陈鹏 .
城市规划, 2010, 34 (02) :47-53
[4]   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J].
苏芳 ;
蒲欣冬 ;
徐中民 ;
王立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6) :119-125
[5]   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以三亚市为例 [J].
张衍毓 ;
刘彦随 ;
王业侨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6) :977-983
[6]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J].
龙花楼 ;
李裕瑞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203-1213
[7]   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 [J].
刘彦随 ;
刘玉 ;
翟荣新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193-1202
[8]   中国沿海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发展(英文) [J].
刘彦随 ;
张富刚 ;
张潆文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05) :557-567
[9]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J].
黎洁 ;
李亚莉 ;
邰秀军 ;
李聪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29-38+96
[10]   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回顾与反思 [J].
万能 ;
原新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4) :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