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驱动因素——基于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的研究

被引:28
作者
郑义
徐康宁
机构
[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能源强度; LMDI; 技术效应; 结构变化效应; 能源替代效应;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2.02.004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三个层面(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使用LMDI分解法研究中国1994~2008年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计量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1994~2004年期间提高了能源强度,但是,在2004~2008年期间却降低了能源强度,主要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一直在提升能源强度,子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2002~2008年期间显著弱化了能源强度;能源替代效应一直在降低能源强度,影响作用甚小。此外,我们发现,在2003~2004年期间能源强度的意外反弹是源于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变动幅度较大而非技术效应变小的缘故。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外资特征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分析 [J].
郑义 ;
徐康宁 .
管理科学, 2011, (05) :48-55
[2]   结构变迁、工资差异与经济增长——基于75个国家和地区1978—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郑义 ;
徐康宁 .
财经研究, 2011, 37 (03) :17-26
[3]   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分解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 [J].
夏炎 ;
杨翠红 ;
陈锡康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9, 29 (10) :21-27
[4]   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因素分解研究 [J].
李力 ;
王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25 (10) :66-74
[5]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 [J].
李国璋 ;
王双 .
财经研究, 2008, (08) :52-62
[6]   我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 [J].
高振宇 ;
王益 .
统计研究, 2007, (03) :52-57
[7]   技术进步、结构变化与美国能源效率的关系 [J].
徐国泉 ;
姜照华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03) :104-107
[8]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J].
李廉水 ;
周勇 .
管理世界, 2006, (10) :82-89
[9]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 [J].
周勇 ;
李廉水 .
产业经济研究, 2006, (04) :68-74
[10]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