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要素配置扭曲视角

被引:59
作者
彭小辉
王静怡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高铁建设;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扭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20106 ; 083001 ;
摘要
本文在高铁建设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借鉴中介效应模型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基于2008—2015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高铁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相关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铁建设通过缓解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的方式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高铁建设通过缓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显著,表明高铁作为新兴交通运输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在全国范围流动;从区域差异看,高铁建设虽然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但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高铁建设所带来的资本投入增加和节能减排效应,中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依赖于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从城市规模看,高铁建设给大中型城市带来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显著,但高铁建设所具有的"虹吸效应"不利于小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综合来看,高铁建设直接促进东部地区大中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在全国范围内却通过缓解劳动力要素配置扭曲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见高铁建设是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下,政府应科学统筹规划高铁网络布局、加快高铁站点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和资本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借此实现高铁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高铁开通、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 [J].
卞元超 ;
吴利华 ;
白俊红 .
财贸经济, 2018, 39 (06) :147-161
[2]   基础设施结构、空间溢出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国的经验证据 [J].
黄永明 ;
陈宏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3 (03) :56-64
[3]   交通基础设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J].
梁喜 ;
李思遥 .
西部论坛, 2018, 28 (03) :33-41
[4]   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 [J].
张勋 ;
王旭 ;
万广华 ;
孙芳城 .
经济研究, 2018, 53 (01) :50-64
[5]   高铁能改善企业资源配置吗?——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高铁地理数据的微观证据 [J].
李欣泽 ;
纪小乐 ;
周灵灵 .
经济评论, 2017, (06) :3-21
[6]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吗?——基于高速公路建设与制造业企业要素投入的分析 [J].
张天华 ;
高翔 ;
步晓宁 ;
谢晓闻 .
财经研究, 2017, 43 (08) :122-134
[7]   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与地区收入——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周海波 ;
胡汉辉 ;
谢呈阳 .
经济问题探索, 2017, (02) :1-11
[8]   高铁建设能否重塑中国的经济空间布局——基于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视角 [J].
董艳梅 ;
朱英明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0) :92-108
[9]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公平吗?——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
罗能生 ;
彭郁 .
产业经济研究, 2016, (04) :100-110
[10]   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来自高铁开通的证据 [J].
张克中 ;
陶东杰 .
经济学动态, 2016, (06) :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