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互联网会是挽救“公众参与衰落”的有效力量吗?——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争议与分歧
被引:1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郝龙
机构
: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来源
:
电子政务
|
2020年
/ 06期
基金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
互联网;
公众参与;
政治参与;
离线参与;
在线参与;
D O I
:
10.16582/j.cnki.dzzw.2020.06.011
中图分类号
:
D034.5 [权利与义务];
TP393.09 [];
学科分类号
:
0302 ;
030201 ;
080402 ;
摘要
:
互联网凭借连通性和开放性等优势,被认为拥有增进公众参与的巨大潜力。可是,这一潜力在过去的三十年间真正得以兑现了吗?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后发现,已有的答案始终是分歧多于一致。在离线参与方面,既有"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理论争议,也出现了使用说、统计无关说、间接说等经验分歧。而围绕着新兴的在线参与,亦产生了概念、价值和效应方面的学术争论。这些都说明互联网与公众参与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议题,未来需要对互联网作用条件的复杂性和作用效果的异质性,以及行为与意识层面的效应差异给予更多的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2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促进还是抑制?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的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润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
38
(07)
:134
-140
[2]
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
[J].
黄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黄少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榕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5
(03)
:103
-112
[3]
互联网使用、在线政治讨论与政治参与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建武
.
青年研究,
2016,
(06)
:32
-40+92
[4]
公民参与、政治参与及社会参与:概念辨析与理论解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新松
.
浙江学刊,
2015,
(01)
:204
-209
[5]
互联网使用时间、方式对现实政治参与的影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凡斌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
(08)
:24
-31
[6]
互联网使用与政治行为——研究观点、分析路径及中国实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臧雷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劳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天广
.
政治学研究,
2013,
(02)
:60
-75
[7]
互联网使用、网络社会交往与网络政治参与——以沿海发达城市网民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亚妤
.
新闻大学,
2011,
(01)
:69
-81
[8]
国外二级鸿沟研究综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艳红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32
(06)
:126
-128
[9]
数字鸿沟、知识沟和政治参与[J]. 韦路,张明新.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7(Z1)
[10]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J].
韦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
韦路
;
张明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
张明新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
(04)
:43
-53+95
←
1
2
3
4
5
6
→
共 51 条
[1]
促进还是抑制?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的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润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
38
(07)
:134
-140
[2]
政治动机、政治技能和社团参与对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公民自愿模型的分析
[J].
黄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黄少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榕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5
(03)
:103
-112
[3]
互联网使用、在线政治讨论与政治参与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建武
.
青年研究,
2016,
(06)
:32
-40+92
[4]
公民参与、政治参与及社会参与:概念辨析与理论解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新松
.
浙江学刊,
2015,
(01)
:204
-209
[5]
互联网使用时间、方式对现实政治参与的影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曾凡斌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
(08)
:24
-31
[6]
互联网使用与政治行为——研究观点、分析路径及中国实证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臧雷振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劳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天广
.
政治学研究,
2013,
(02)
:60
-75
[7]
互联网使用、网络社会交往与网络政治参与——以沿海发达城市网民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亚妤
.
新闻大学,
2011,
(01)
:69
-81
[8]
国外二级鸿沟研究综述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艳红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32
(06)
:126
-128
[9]
数字鸿沟、知识沟和政治参与[J]. 韦路,张明新.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7(Z1)
[10]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J].
韦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
韦路
;
张明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默罗传播学院
张明新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6,
(04)
:43
-53+95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