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使用、网络社会交往与网络政治参与——以沿海发达城市网民为例

被引:65
作者
李亚妤
机构
[1]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网络社会交往;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冷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30202 ;
摘要
互联网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正日益提升,本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调查数据,描绘了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并探寻了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两个主要因素:工具层面/心理层面的互联网使用和网络社会交往。研究结果表明:一,网民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二,上网时间、网络政治信息接触、社会网络规模、网络社区归属感、开放的人际讨论模式均对网络政治参与有着积极影响。这说明公民的政治冷漠在网络中也得到了体现,但随着公众对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社会交往的熟稔和认同,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重要性将凸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良性互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新趋势——基于“躲猫猫”等典型网络事件的分析研究 [J].
朱云生 .
中国青年研究, 2010, (01) :17-21
[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问题研究[J]. 张灵.魅力中国. 2009(33)
[3]   中国政治信任水平测度指标及现状 [J].
梅祖蓉 .
云南社会科学, 2009, (02) :5-9
[4]   受众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状况调查报告之一 [J].
周葆华 ;
陆晔 .
新闻记者 , 2008, (04) :60-63
[6]   政治冷漠的深层透析与政治参与形式优化 [J].
张龙平 .
理论与改革, 1999, (03) :17-19
[7]   论当代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 [J].
张锐 .
江苏社会科学 , 1996, (01) :35-40
[8]   也谈政治冷漠 [J].
金安平 .
读书, 1996, (01) :155-156
[9]   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 [J].
李元书,刘昌雄 .
学术交流, 1995, (06) :64-69+22
[10]   政治冷漠论 [J].
杨光斌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5, (03) :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