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被引:31
作者
谢蓓菁 [1 ]
杨铭 [2 ]
王松伟 [2 ]
胡永善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
[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键词
脑卒中; 头皮针; 脑血流; 针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干预下脑卒中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探讨头皮针治疗改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作用及其途径。方法将60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出血)的患者,在应用相同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观察治疗期间患者颅内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的变化。结果 (1)头皮针组经15次治疗后TCD检测脑血管异常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头皮针PI值均没有上升趋势(P>0.05);(3)头皮针组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Vm,Vs均显著提高(P<0.05),且第15次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改变幅度较第1次治疗明显(P<0.05);(4)头皮针组第1次和第15次治疗前、后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脉率增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能刺激脑血流自动调节,使血液循环发生重新分配,提高颈内动脉系颅内分支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40 / 5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头针针刺病灶侧和非病灶侧对中风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J].
陈新勇 ;
吴富东 .
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09) :586-588
[2]   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J].
肖晓华 ;
李瑞春 ;
朱红霞 ;
帅记焱 ;
徐明芳 ;
傅缨 .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06) :6-8
[3]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J].
崔晓 ;
胡永善 ;
吴毅 ;
徐丽丽 ;
叶文成 ;
白玉龙 ;
郑庆平 ;
曾慧玲 ;
朱大年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10) :877-880
[4]   头针联合体针对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孙华 ;
包飞 ;
王道海 ;
张云祥 ;
王凤琴 .
中国针灸, 2006, (06) :395-398
[5]   头皮多点进针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观察 [J].
牛文民 ;
李忠仁 .
上海针灸杂志, 2006, (03) :4-6
[6]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J].
胡永善 ;
吴毅 ;
朱玉连 ;
范文可 ;
姜从玉 ;
沈莉 ;
白玉龙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02) :43-45
[7]   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 [J].
薛腊梅 ;
成祥林 ;
章军建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04) :604-605
[8]   针灸对急性脑出血家兔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符文彬 ;
樊莉 ;
莫莉莉 ;
雷娓娓 ;
吴玲霓 ;
张洪来 ;
蒙昌荣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09) :33-33
[9]   前顶透悬颅对中风偏瘫患者脑血流图的影响 [J].
包向阳 ;
盛泽民 ;
杨易木 ;
于致顺 ;
孙申田 .
江苏中医, 1988, (04)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