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资源利用: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与协调

被引:48
作者
鲁春霞 [1 ]
谢高地 [1 ]
成升魁 [1 ]
马蓓蓓 [1 ,2 ]
冯跃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草地资源利用; 生产功能; 生态功能; 冲突与协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8 [草原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多功能性,既提供多种畜牧产品,同时也具有多样化的生态服务,诸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因此,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和谐并存的统一体。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4×108hm2,其中80%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即主要分布在兴安岭—燕山—吕梁山—秦岭—西藏高原东缘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因此,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保障北方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双重角色。1949年以来,我国草地资源利用中忽视了对生态功能和服务的养护,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从而影响生态服务的发挥,导致了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一是在突出生产功能的政策导向下,片面追求草地生产功能最大化,导致大量优质草地被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地资源缩减,出现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生态退化,生态服务功能受到显著损害。二是由于生产要素投入不足,使得草地系统输出和输入不平衡,难以维持正常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从而导致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冲突。这主要是由于草地资源是我国的公共财产资源,即使实行草地承包制度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加上缺少政策制度的约束,因此形成了对草地资源的掠夺式利用。三是我国畜产品生产需求增长与生态功能保护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在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中"重用轻养"的失误既阻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更加剧了我国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冲突。所以,在我国人口趋多、耕地趋少、粮食趋紧、畜产品消费趋增的态势下,充分利用占国土面积41%的草地资源,建立生态保护约束下的草地资源利用模式,协调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关系,是解决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85 / 16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对策 [J].
蓝海涛 ;
王为农 .
宏观经济研究, 2007, (06) :7-13+20
[2]   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刘振江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1) :3416-3417
[3]   发展草地农业 确保中国食物安全 [J].
任继周 ;
林惠龙 ;
侯向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3) :614-621
[4]   农户对禁牧政策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策勒县为例 [J].
马骅 ;
吕永龙 ;
邢颖 ;
孙亚梅 .
干旱区地理, 2006, (06) :902-908
[5]   退牧还草项目对内蒙古牧民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李新 .
农业技术经济, 2006, (03) :63-68
[6]   中国农业政策对生态服务补偿的影响 [J].
李小云 ;
王冬梅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1) :24-29+79
[7]   中国北方草原沙化现状与趋势 [J].
吕子君 ;
卢欣石 ;
辛晓平 .
草地学报, 2005, (S1) :24-27
[8]   论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与乡村发展 [J].
陈玉福 ;
刘彦随 ;
阎建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3) :17-24
[9]   青海省天然草地开垦与草地退化 [J].
辛有俊 ;
严振英 ;
尚永成 .
四川草原, 2005, (04) :38-40
[10]   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J].
张立中 ;
王云霞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4, (06) :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