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兼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就业复苏

被引:8
作者
孔令锋
机构
[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复苏; 就业复苏; 内生性; 金融危机;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0.01.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就业复苏既是实现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标志,也是必要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增长,近年来高增长背景下中国的就业弹性却在不断走低,而中国就业增长缓慢是内生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之中的。为了促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就业复苏,就业增长应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先目标。同时,应在城乡统筹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加大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如何避免“无就业经济复苏” [J].
蔡昉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 (04) :4-6
[2]  
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外来劳动力歧视的变化[J]. 王美艳.中国劳动经济学. 2007(01)
[3]   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 [J].
李建民 ;
原新 ;
陈卫民 ;
朱镜德 ;
黄乾 ;
姚从容 ;
吴帆 .
人口研究, 2007, (01) :33-48
[4]   打破中国的就业幻觉 [J].
周天勇 .
中国改革, 2006, (04) :12-15
[5]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 [J].
蔡昉 ;
都阳 ;
高文书 .
经济研究, 2004, (09) :18-25+47
[6]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 [J].
龚玉泉 ;
袁志刚 .
经济学动态, 2002, (10) :35-39
[7]  
劳动市场经济学[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英)德里克·博斯沃思(DerekBosworth)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