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113
作者
杨伟国
邱子童
吴清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结构; 岗位; 工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F249.2 [中国];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文章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出发,在总结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回顾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产业分布、岗位、工资等方面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替代部分岗位、促使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的同时,还会加快劳动力市场中岗位极化的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起工资不平等问题。从长远看,替代与创造效应将长期共存,但后者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工资不平等可以通过长期社会政策予以弥补;岗位极化现象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劳动者在产业间的流动本质上是劳动技能在技术变革后与任务需求相匹配的结果。更多学者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可控的,关键在于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实现广泛而有效的人机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9+128 +1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发展、风险挑战与秩序重构 [J].
张成岗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05) :42-52
[2]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 [J].
曹静 ;
周亚林 .
经济学动态, 2018, (01) :103-115
[3]   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历史分析和前沿进展 [J].
王君 ;
杨威 .
经济研究参考, 2017, (27) :11-25
[4]   分行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4个工业行业1980~2011年的数据 [J].
姜金秋 ;
杜育红 .
工业技术经济, 2015, 34 (07) :113-121
[5]   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 [J].
马弘 ;
乔雪 ;
徐嫄 .
经济研究, 2013, 48 (12) :68-80
[6]   科技进步对上海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分行业的视角 [J].
钟仁耀 ;
刘苇江 ;
刘晓雪 ;
张熠 .
人口与经济, 2013, (02) :78-85
[7]  
iPathology: Robotic Ap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Plants and Plant Diseases[J] . Yiannis Ampatzidis,Luigi De Bellis,Andrea Luvisi.Sustainability . 2017 (6)
[8]  
The “task approach” to labor markets: an overview[J] . David H. Autor.Journal for Labour Market Research . 2013 (3)
[9]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Workshop[J] . Finlayson,Mark A,Richards,Whitman,Winston,Patrick H.AI Magazine . 2010 (2)
[10]  
Lousy and Lovely Jobs: The Rising Polarization of Work in Britain[J] . Maarten Goos,Alan Manning.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