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假说的滞后性和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分析——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果的检验

被引:61
作者
李平
慕绣如
机构
[1]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低碳视角;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波特假说; 门槛效应;
D O I
10.13269/j.cnki.ier.2013.04.001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波特假说"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在长期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生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弥补因规制增加的成本,因此发挥规制的创新效应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关键。文章运用2000~2010年中国29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和门槛回归方法,在低碳视角下检验"波特假说"是否存在及存在的条件并确定最优规制水平。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当期阻碍技术创新,在滞后期促进创新且在滞后二期促进作用最明显;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三重门槛效应,规制强度较低时规制对创新的影响表现为一种潜动力,不足以引发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最优规制水平显著促进创新,强度过高时促进作用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J].
董敏杰 ;
梁泳梅 ;
李钢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3) :57-67
[2]   低碳经济与环境规制的实证分析 [J].
李文东 ;
尹传文 .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3) :163-165
[3]   集聚经济、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分析 [J].
郭建万 ;
陶锋 .
产业经济研究, 2009, (04) :29-37
[5]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 [J].
Ambec, S ;
Barla, P .
ECONOMICS LETTERS, 2002, 75 (03) :355-360
[6]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of trade and domestic policies [J].
Ederington, J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 (05) :1580-1593
[7]  
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J] . Bruce E. Hansen.Journal of Econometrics . 1999 (2)
[8]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manufacturers' location choices: Evidence from the Census of Manufactures[J] . Arik Levins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1996 (1)
[9]   Innov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ve technology [J].
Lanjouw, JO ;
Mody, A .
RESEARCH POLICY, 1996, 25 (04) :549-571